多年来,我们美国人熟视无睹大量伤亡事件的发生,因为一些人喜欢打枪并且在买枪时并没有深思熟虑。(理查德·艾里古德《我们一定是疯了》)
这句话读起来佶屈聱牙。细究起来,问题出在成语“熟视无睹”的运用上面。
乍一看,“熟视无睹”貌似一个状中型联合式的动词性成语。可是实际上,“熟视无睹”是“熟视之若无睹”的省略式,成语后半部分的“无睹”是对前一部分“熟视”的补充,属于动补式的动词性成语,其字面意思为:“虽然经常可见,还跟没看见一样,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。”(《现代汉语词典》)韩愈的“是以有力者遇之,熟视之若无睹也”(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),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。语言运用的实践表明,表示动补关系的动词性成语做谓语时,是绝对不能直接带宾语的。
也许有人会说,有成语词典注明“熟视无睹”源出晋代刘伶的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这句话中的“熟视不睹”不就是直接带了宾语吗?这种说法似是而非,因为“熟视不睹泰山之形”并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句子,而是一个省略了介词“于”的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,其完整的结构应为:熟视不睹(于)泰山之形。换作现代汉语的表述顺序为:(于)泰山之形熟视无睹。这里有一个例句与该语境很相似,可以作为“熟视无睹”不能直接带宾语的佐证:汉武帝一意向国境以外寻觅昆仑的仙山,对国境内的泰山居然熟视无睹。(苏雪林《屈赋之谜》)
那么,如果遇到了以“熟视无睹”做句子的谓语,并且句子中出现了它涉及的对象——意念上的宾语——的情况,我们应该如何加以表达呢?方式有二:
一、用“对”或“对于”等介词引出其意念上的宾语,构成介宾短语“对……”或“对于……”,且将它放在“熟视无睹”之前做状语。例如:
1.这一点倘若不彻底地弄个明白,无异把自己的眼睛掩闭着,对全局的现实熟视无睹,结果是一个“局部”又一个“局部”地被宰割掉,一直往死路上跑。(《韬奋文集》)
2.对这些幕后的人,陈腐的事,我们不能取粉饰现实的态度,熟视无睹。(老舍《福星集》)
3.三天中他在这条路上走街串巷,往返了多少次,不是也对此熟视无睹吗?(叶文玲《井旁的柚子树》)
二、把“熟视无睹”换成同义成语“视若无睹”。因为“视若无睹”的结构较为松散,所“视”的对象可以不用介宾短语“对……”或“对于……”表示,而是将意念上的宾语插入“视”和“若无睹”之间,把“视若无睹”扩展成“视……若无睹”的形式(当然,有时候须酌情在“视……若无睹”的前面加上“经常”的字眼)。
综上所述,本文开头所引句子的错误在于:把做谓语的动补式的动词性成语“熟视无睹”误以为状中型联合式的动词性成语,不该带宾语却直接带了宾语。故此,对这个句子可以有以下两种修改方案:
1.多年来,我们美国人对大量伤亡事件的发生熟视无睹,因为……
2.多年来,我们美国人经常视大量伤亡事件的发生若无睹,因为……
来源:语文报高二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