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廖老思(专注于家庭教育,有该文原创版权,欢迎转发收藏)
大家好!我是致力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廖老思。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,是一名在上初二的13岁男孩,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,我们把他称呼为小聪(化名);从去年九月份开学,小聪就不去上学了,每天玩平板电脑,玩游戏刷小视频,黑白颠倒,生活完全无规律……小聪妈妈非常着急无助:“我觉得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,真的要绝望了,请老师看到后尽快回复,救救我的孩子,救救我们一家吧!”
根据孩子妈妈向我们求助反映的信息,小聪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:
1. 医生诊断为情绪障碍,后不想做作业不想上学。根据小聪妈妈介绍:孩子从小成绩优异,初一期末考试班级第一,年级第六名,语文成绩差几分没有达到老师规定的目标分数,所以,暑假的时候语文老师增加了作业,结果导致假期结束后很多作业没完成;因为孩子之前的作业一直完成得很好,所以家长没有特别关注这个事情,开学那天他吃了几片扑尔敏就去了学校,在学校一直打瞌睡,老师就叫接回家;
第二天我们带他去看了心理门诊,医生说是情绪障碍,需要住院治疗,结果住院期间情况更糟,白天晚上都哭,不知道是药物的副作用还是情绪上的问题爆发了,从此彻底抗拒学习,不写作业也不去学校。
2. 每天沉迷电脑、游戏、小视频,黑白颠倒生活无规律。小聪现在的情况是每天玩平板电脑,玩游戏刷小视频,黑白颠倒,生活完全无规律,不洗澡不刷牙不剪头发,不主动跟父母交流,以前醒了还起床看看电视,呆在客厅,现在醒了也不起床,吃饭要端到床上,不端过去就不吃,一天基本上二十四小时都在床上。
说道这,小聪妈妈留下了眼泪:“我不知道他这种情况到底是(心理)生病了,还是只是青春期叛逆?也找不到好的心理医生给认真的诊断治疗,这大半年我真的是心力交瘁,感觉他这种状态想顺利复学简直遥遥无期!”
3. 孩子从小脾气比较怪,不服输,完美主义倾向。据小聪妈妈所说:孩子从小脾气很怪,初一下学期有一次突然就不想去上学,就请了星期天晚自习的假,第二天又正常去上学,妈妈认为可能是老二的出生给小聪带来了压力,让他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了。
去年满十三岁的时候身高1米53,外观上看有一点偏胖,他曾说过不认识的人叫他小胖子,他很介意,父母有带孩子看过医生,说是情绪障碍,做了性格测试,说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;
在成绩方面,父母也没有做过多地要求,担心孩子压力太大;同时孩子妈妈也坦诚:“我虽然表面上对他没有要求,但内心十分焦虑,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?”
经过和小聪妈妈的深入交流,我们逐步还原了小聪所在的原生家庭环境以及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,列举如下:
错误管教一:父母不善于沟通,无法走进孩子内心
剖析:
在谈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时,小聪妈妈表示很苦恼:“现在孩子跟爸爸的沟通状况如何,基本上无沟通;这个孩子不喜欢说教,一讲道理就反感,所以,妈妈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,只能关心一些生活上的事,不能深入他的内心,我们跟孩子之间确实共同语言太少了!”
同时,小聪妈妈也反思说:“这也不能完全怪孩子,我自己也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,全职在家带娃,社交圈子很小;而老公回家也不愿意说话,下班回家多数时间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呆着,玩手机,或者在楼上陪狗狗(春节前父母给孩子买了条狗,现在成了爸爸的伙伴了)。
对孩子的事情压根不操心,他就像少根筋,也许是没有勇气面对,我老公自得其乐,他没有参与进来的意思,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去要求他,自己憋得很难受。”
建议:
从小聪妈妈以上的介绍,我们可以看出,原生家庭中父母(夫妻)之间的相处以及沟通模式,对亲子间的相处以及沟通,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,借用一句老话说则是:“有其父(母)必有其子(女)”,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也曾说: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,有什么样的父母,就有什么样的子女!”
案例中,小聪妈妈不善沟通的苦恼,以及对孩子爸颇有不满的无奈、憋屈,着实很难在孩子面前不表现出来,而这对孩子的情绪排解无疑起到的是消极负面的示范,就像家庭教育治疗师萨提亚也曾说:
“我相信除非一个家庭使用真实、直接而单一含义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,否则不会带来彼此的信任和关爱,不会让家庭中的成员怀有希望。”
错误管教二:父母视手机、电脑为“洪水猛兽”
剖析:
根据小聪妈妈反映:“父母对待对手机电脑的态度,一直视之为洪水猛兽,认为一旦孩子沉迷其中,未来就毁了,所以必须要严厉管控。记得有一年暑假,在一次晚饭后,我喊孩子跟我们一起出去走走,刚开始他同意了,但后来因为沉迷于玩电脑又失言不去了,我一冲动把电脑砸了,后来我一直很后悔,觉得这个事情刺激到他了,导致他不想做作业,包括后来不想去上学。
另外一次,由于小聪在写作业的时候看手机,被孩子爸碰着了,立马暴跳如雷把孩子给训了一顿,没想到这次孩子彻底发狂了,全身抽动不止,还送到医院住了院,其实,早从小学六年级起,孩子就上肢偶尔抽动一下,我们没放在心上,以为是习惯不好,那次抽动发作后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,觉得像“抽动秽语症”。
建议:
不少父母将手机、电脑或游戏视为“洪水猛兽”,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成长以及未来的重视,生怕孩子被周遭不利的环境因素所影响。但另外一方面,也说明了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极度缺乏安全感,生怕孩子被手机电脑给“拐”走了,所以想要紧紧地把孩子给抓在手心,远离“危险”;
但我们往前再细想一步,手机电脑果真是“洪水猛兽”吗?其实不全是,因为它也有“善良天使”的部分,比如手机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,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查询所需的咨询,这次疫情,手机电脑在学校教学方面就承担了重要角色,孩子们用电脑上网课,用手机打卡完成作业。
因此,手机可以是“天使”,也可以是“魔鬼”,这就相当于厨房里的菜刀,有的人用来做菜,而有的人却用来犯罪。因此,真正的问题不在于“菜刀”本身,而在于使用菜刀的人,同理,真正的“洪水猛兽”不是手机和电脑,而是使用手机电脑的人的思维;
积极的人,通过手机电脑自我充电,成长蜕变;消极的人,借用手机电脑自我麻痹,逃避现实,积极的人,通过手机电脑里的“大数据”,紧跟时代步伐,缩短甚至赶超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;相反,消极的人,在通过手机电脑查询“消极”、“低俗”、“暴力”、“萎靡”或“少儿不宜”等信息;
结论:越是把手机电脑当做“洪水猛兽”,对其避之唯恐不及,其实越是加速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沉迷,因为越是禁止,孩子越是渴求,父母越是强行干预,孩子越是对其丧失“免疫力”。因此,唯有真正有效修正孩子的消极思维,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思维以及正向观念,我们才能化腐朽为神奇,将“洪水猛兽”变成“善良天使”。
错误管教三:爸爸对孩子教育不上心,暴力管教。
剖析:
- 说到做不到
当谈起小聪爸对孩子的教育时,小聪妈妈颇有微词:“孩子爸对孩子的教育压根不上心,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,经常回家就是玩手机;另外,对孩子的需求也没有满足,答应孩子的也做不到。
比如,去年暑假孩子想参加学校的活动,去北京游学,爸爸说孩子有哮喘,他不放心,拒绝孩子了;后来又说带孩子去舅舅家玩,路程五百公里的乡下,孩子很高兴,一直等着盼着,最后也取消了,说是乡下太热,蚊子又多。”
总之,在孩子妈妈眼里,爸爸比较懒散,除了上班就是宅在家,自己不愿意出门,同时也不愿带孩子出门。如果说这已经是父亲教育方式的全部,倒也就算了,但是,更让妈妈感到头疼的是,孩子爸粗暴管教的一面——
- 暴力管教
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概括了小聪爸管教孩子的特点。根据小聪妈妈反映:孩子爸一旦管教起来非常严厉(吓人),有时因一点小事就会瞬间爆发,比如,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有一次爸爸检查家庭作业,其中一道数学题,孩子是做对了的,但是,爸爸当时只顾着玩手机,没有认真看孩子的作业,就说孩子做错了,叫孩子改正过来;
但因为题目是做对了的,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改正,于是,爸爸就开始骂孩子,说孩子笨得像猪一样,简直是个废物等等,骂得很大声;当时,妈妈在厨房做饭,听到声音就出去看怎么回事,后来检查作业才知道是孩子做对了,事情才平息。
“更要命的是,孩子爸的暴力教育一次比一次严厉!”小聪妈妈越说越生气:“在孩子上六年级的时候,有天孩子感冒了,爸爸就睡上铺,孩子睡下铺,方便照顾他,到半夜的时候孩子在床上哼哼,爸爸就问他怎么了,孩子的回答爸爸没听清,反复问几遍都没听清楚,爸爸就生气了,跳下床把孩子揍了一顿,最后才知道孩子是发烧了。
不得不说,正是因为孩子爸平时缺乏陪伴,却又经常粗暴管教,导致父子关系降到了“冰点”,孩子对父亲的忍耐终于触到了极限——在一次周末,小聪做作业有点磨蹭,返校的时间要到了,爸爸问他作业做完没有,拿出来看看,孩子彻底爆发了,喊着:“滚出去,不要你管!”,目前,孩子与父亲关系彻底破裂,至今未曾说过一句话。
建议:
某心理学家曾提出:“孩子的自信,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”,换句话说,当父亲没有给孩子树立起一个积极正向的榜样,没有给孩子示范说到做到的品质,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,以及提升自我高自尊状态;
反而,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、痛苦、烦躁、压抑、憋屈、恐惧等负面情绪,就难怪孩子会发展出“情绪障碍”、“沉迷游戏”、“黑白颠倒”等心理问题。这就好比我们身上的一处伤口,还未完全愈合,又无情再度撕裂开来,如此反反复复,又有哪个孩子内心能够承受得了?
就像一个15岁抑郁症男孩对其父母失望地说“每次我觉得想要变好的时候,你们又让把我推到痛苦绝望深渊,我再也好不了!”
其实,教养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,如同我们身上的一处伤口,并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,我们的身体本身就具有免疫力系统,可以修复破损的细胞组织,使其恢复痊愈,唯一需要的是身体中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和运转,以确保人的免疫力系统能够正常工作。
同理,帮助孩子成长改变也并非得使上父母九牛二虎之的劲,只需要确保原生家庭具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良性亲子沟通,并建立积极正确的教养(观念)系统,孩子的问题同样能够春风化雨,润物细无声地改善。
一个听了我建议的妈妈,在坚持60天实操训练后,给我们发来了孩子积极改变的反馈:“两个月的学习以来,通过廖老师及其团队耐心细致的辅导,现在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已经很好,孩子在情绪以及学习方面改变非常大!
回想两个月前,真的是极度焦虑、恐慌,负能量爆棚,因为孩子不肯上学,沉迷手机游戏,导致(父母看孩子)看哪里都不顺眼,经常上演手机大战,亲子关系非常紧张。
庆幸的是遇到了廖老师及其团队,您的“不反应”、“思维重构”、“正强化”等教养实操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。通过运用,孩子对学习重新点燃信心,愿意回学校上课,最近一次考试相比之前进步67分,现在与孩子每一天的相处都是美好的。在廖老师团队的引领下,我现在对自己对孩子都充满信心,孩子重拾梦想,整装待发,感谢廖老师及其团队!”
结论:孩子有问题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父母见风是雨,用消极、焦躁甚至粗暴管教使得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,导致孩子丧失了自我修复治愈的“免疫力”。
如此这般,孩子沉迷游戏、逃避现实、自暴自弃、自我封闭、情绪压抑、抑郁,所有的这一切,就无异于被逼上梁山,身不由己,甚至是(孩子)不得不的选择;不得不说,在家庭教育的路上,唯有父母的改变,才能换来孩子的重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