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犯了错老师能不能惩戒?又该如何惩戒?答案来了!
中国吉林网从教育部了解到,教育部发布了关于《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。
根据《征求意见稿》,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一般惩戒、较重惩戒、严重惩戒和强制措施。普通中小学校、中等职业学校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均适用该规则。
《征求意见稿》发布之后,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。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11月26日,中国吉林网记者采访了长春市多位学生家长、教师及专家型校长,他们对《征求意见稿》也发表了看法和建议。
网友:赞成将惩戒权归还给老师 希望老师把握好惩戒尺度
@中小哇:我觉得孩子调皮,不好好上课,老师用戒尺打手心是完全合理的,只要打的不重,主要是让孩子有敬畏之心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也不可能一直苦口婆心地规劝,道理讲的太多了,孩子就会听不进去。
@春雨DU5021776267 :学校,家庭,社会教育相结合,回归教育初衷,惩戒与赏识并存更重要,任何偏废和极端都会贻误教育的初心和效果。
@淡墨轻衫 :把惩戒权还给老师,可是,老师敢用吗?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摆正心态吧,毕竟,不敢管的时间太久了……
@梁晓波:今天,我们应从两方面看待戒尺:一是惩“戒”,二是“尺”度。合理惩戒利于孩子成长;但惩戒不是惩罚,必须把握尺度。守得住边界,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,这样的惩戒理应赢得尊重。
家长: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家长学校建立沟通机制
赵女士的孩子属于学校里比较“调皮”的类型。她认为,没有惩戒,教学教导的秩序和权威可能被消解。所以,适当惩戒是有必要的。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保障。
刘海标对于《征求意见稿》是赞成的,但是作为父亲的他也有一些顾虑。他说,孩子年纪小,心理承受能力不如成年人,三观也还不健全,对孩子进行惩戒,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,同时,教师的惩戒行为尺度也难以得到监控。
“我觉得中小学也可以安装摄像头与家长手机相连,实时进行监控。这样也有利于老师惩戒孩子的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。”家长刘洋说,赞成教师适度惩戒,但不希望教师用言语来侮辱孩子,就错论错即可。
采访过程中,多数家长赞成适度的教育惩戒,也希望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家长能够多多沟通交流,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。
适当惩戒 受益者是受教育者
作为一名教师,关于《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(征求意见稿)》,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总值周姜丽丽老师讲述了她的感受。
她说:“我的工作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,这其中就有一些调皮的孩子经常要“光顾”我的办公室。出台这样的教育惩戒规则,个人认为特别好,它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惩戒权,但这也是对教师及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。这其中把握尺度是关键,因为无论使用何种惩戒措施,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感觉到做错了事要有承担后果的思想,形成孩子责任感的观念。”
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班主任邱德艳看来,适当惩戒的目的在于警示学生,让学生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去做,做了之后会受到惩罚,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,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,最大的受益者是受教育者。
对于《征求意见稿》,家长会理解吗,学生会理解吗?
邱德艳老师则认为,“在这一点上,明智的家长、懂得教育的家长都会支持的,而且绝大多数家长应该会理解的。”
《征求意见稿》的实行有什么现实意义?
对此,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张烨老师说,这个规则的实行,令老师心里有底,也是依法、依规从教的一个体现,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健全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。因为教育是需要和风细雨的,但和风细雨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,恰到好处的惩戒会弥补一些这样的弊端。
而作为老师,也应该掌握好这个尺度,方法。最根本还是要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,小惩的目的是为了大戒。教师惩戒权不能没有,但更不能乱用。
“我觉得这条规则最大的好处,便是确立了惩戒的边界,在老师们的心中立起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。”她说。
把“戒尺”还给老师很有必要
“奖与罚都是教育方式的应有之义。学生成长过程中,鼓励表扬不能少,批评惩戒也不能缺。教师管不了就避而不管,受害的其实是学生,所以,把‘戒尺’还给老师还是很有必要的。”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校长綦放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表示。作为老师,是需要指出学生的错误,给他们正确的引导。但大多数学生处于青春期,有时候比较叛逆,对于一些太不听话的学生,教师应当有适当惩戒的权利,但惩戒要有度,不能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伤害,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性格,对症下药,既要保护他们的颜面又要起到教育作用。
关于“惩戒”的尺度问题,綦放校长也从多个角度,阐述观点。
“只要是教育者出于真心适当‘惩戒’,99%家长和学生都会理解的。”綦校长举例,戒尺,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。戒尺是干什么用的?戒尺只是一个符号,是教师尊严的符号,是教育公正的符号,是学生要调皮的时候心中会想到的符号。
“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,没有惩戒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。”
綦放说,惩戒有度,成长有路。愿每一位老师,手持戒尺、眼中有光;愿每一个学生,心怀敬畏、不丢信仰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