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史学家,他儿时“砸缸救友”的机智故事人尽皆知,然而,却很少有人知晓他勤学惜时的读书故事。
司马光在童年时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。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,从小就对他进行读书启蒙,这为司马光的读书种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。司马光六岁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读书,他对《左氏春秋》钟爱有加,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,一个人声调抑扬地吟咏。为了背诵书中的文章,他夜以继日地读书,晚上有时困得不行,就用一段圆木头当作“警枕”,躺床上休息一会,每当睡梦中翻身,枕头滚到一边,脑袋碰上床板,他就会自然清醒,继续挑灯夜读。凭借这种勤奋,他七岁时,便能流畅地背诵《左氏春秋》。
司马光读书不仅勤奋,还非常专一。在他后来的读书堂中,仅文史类藏书就有一万余本,但他从不因书多而草草浏览。与当时很多学者随意读书的习惯不同,司马光忠于自己的读书习惯,只要读一本书,就会从第一卷一直读到末卷,并拿笔认真校正书中错误,只要一本书还未读完,书案就不会摆上其它书。后来,为了能更加潜心地读书,他重新整理书房,除了陈列满满的书籍外,只留下了一张书案和一把椅子。
读书点亮了司马光的人生。凭借多年的读书积累,司马光20岁时参加会试,一举高中进士甲科,从此步入仕林。在此期间,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大量读书,并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,学识也日渐深厚渊博,最终编成了流传千古的《资治通鉴》。
前人在读书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,面对浩瀚书海的我们,更应勤读不怠,让人生因读书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